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写作素材 > 名人故事

爱迪生名人故事

时间:2024-07-16 16:46:02
爱迪生名人故事

爱迪生名人故事

爱迪生名人故事1

美国的休伦埠是个依山傍水、风光绮丽的市镇。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就住在这个市镇的郊区。

一天晚上,爱迪生的妈妈突然肚子疼得厉害。爸爸赶紧请来医生,经过检查,断定是急性阑尾炎,必须马上动手术。

可是,爱迪生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,怎么能动手术呢?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。妈妈的表情更加痛苦,豆大的汗珠从额前一滴一滴往下淌。爸爸愁得用双手紧紧抱住头,医生急得在屋里踱来踱去。

“要是屋子里一下子亮起来该多好啊!”爱迪生自言自语地说。可是,在这个生活困窘的家庭里,从哪儿找许许多多灯啊!

忽然,他想起白天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,用块破镜片在阳光下晃来晃去,墙上不就出现很亮的光斑吗?想到这里,他跳起来对医生说:“叔叔,你快准备动手术吧!”说完,一阵风似地跑了出去。

不一会儿,爱迪生从邻居杰米家借来四面很大的镜子,放在病床四周,然后在每面镜子前面放上一盏煤油灯。这一来,整个屋子都亮堂了。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。

爱迪生名人故事2

发明大王爱迪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,对于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,靠自学成才成了科学界巨子的人,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?看看下面的故事,我们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。

阿普顿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,又去过德国深造过,数学知识相当不错。毕业后,到爱迪生的实验室当助手。

一天,爱迪生把一个还没有制成成品的玻璃灯泡交给阿普顿,让他测算一下这个梨形玻璃灯泡的体积是多少。接到任务后,阿普顿马上找来了尺子,上下左右量了尺寸,又画了剖面图、立体图,还列了一大堆算式,忙的不亦乐乎。由于灯泡是不规则的梨形,既不是圆形,又不是椭圆形,根本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,急得他满头大汗,算了半天都无从下手,一连换了几十个公式,时间过去了两个多小时,阿普顿还是没有算出结果来。

爱迪生在实验室实在等不及了,便走到阿普顿的工作间,只见阿普顿一脸窘相,再看看那几张白纸上,密密麻麻地列满了算式,可依然没有得出答案,便拍拍阿普顿的肩膀,笑了笑说:“你这样计算太浪费时间了,也不准确。”

阿普顿疑惑地说:“不这样算,那该怎么算?”

爱迪生拿起玻璃灯泡,将水倒了进去,然后交给阿普顿说:“你去把灯泡里水倒进量杯,看看它的体积刻度,那就是灯泡的体积了。”

阿普顿茅塞顿开,爱迪生的办法才是最快捷而精确的办法!没想到他自己绞尽脑汁花了半天功夫也没算出的答案,竟然被爱迪生一眨眼的功夫就解决了。

爱迪生拍了拍阿普顿的肩膀,意味深长地说:“年轻人,拿到任务后先思考,切忌不思考盲目地去做。思考好了后再去做,往往比你毫无目地地去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”

爱迪生名人故事3

有个叫阿普顿的年轻人毕业后被安排在爱迪生身边工作,他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,而爱迪生不过是个连小学都没读过的人,心中难免有点看不起爱迪生。爱迪生看在眼里,决心找机会让阿普顿明白实践的重要性。

这天,爱迪生拿出一个灯泡让阿普顿帮他测算一下它的容积是多少,实验室要等着急用。阿普顿接过灯泡,觉得这不过是小菜一碟,小事一桩,根本难不到他这个普林斯顿大学的佼佼者,立马用尺子在灯泡上下量了几遍,再按照式样在纸上画好草图,列出了一道算式,算来算去,算得满头大汗仍没算出来。一连换了几十个公式,还是没有结果,时间过去了两个多小时,阿普顿急得满脸通红,狼狈不堪,始终没有算出来。

爱迪生在实验室等了很久,不见阿普顿把答案拿来,觉得奇怪,便走到阿普顿的工作间,只见阿普顿一脸窘相,再看看那几张十六开的白纸上,密密麻麻地列满了算式,但还没有算出答案,便拍拍阿普顿的肩,笑笑说:“这样计算太浪费时间了,看我的!”只见爱迪生拿起灯泡,把水倒进了进去,直到倒满为止,然后交给阿普顿说:“你去把里面的水倒进量杯,看看它的体积刻度,那就是咱们需要的答案了。”阿普顿茅塞顿开,没想到自己费尽脑汁花了半天没算出的答案,竟然被爱迪生一眨那就完成了。

大繁至简,很多事情,不是说你有多高深的知识才能解决,有时候,一个简单的想法就能化繁为简,轻松解决难题。

爱迪生名人故事4

爱迪生智救火车

爱迪生小名汤姆,他的邻居小杰米,好好学习,课堂上拼音时,往往牛头不对马嘴。小汤姆就教杰米“电报术”。后来,当教师叫杰米起立答拼音时,小汤姆就用铅笔敲击桌面,发长短音,因此杰米的答案从此没有差错。

老师竟没有觉察出其中的奥秘。

一次,小汤姆用“电报术”竟然救了一列火车呢。

那天,小汤姆的爸爸和妹妹丽莎到外地走亲戚,定于下午五点的火车回家。到下午二点,然狂风呼啸,大雪纷飞。小汤姆对妈妈说:“这样大的风雪,路桥会不会被破坏?我去观察观察。”

他冒着特大的风雪,到郊外桥边,哎呀!桥果然断了。这时,时间已过四点半,回车站报告已经来不及了。那时电话还没有发明,急得小汤姆在桥边团团转。

他抬头一看,离桥边不远有座小工厂,忽然心生一计,到工厂,对厂长讲明原因,向他借工厂的汽笛用一下。

小汤姆拉响了汽笛,那清脆的长短音就像在发电报。如果懂得电报用语的人,就会听出这样的话:“丽莎,丽莎,我是汤姆,我是汤姆,前面铁桥断了,前面铁桥断了,快请列车长停车,快请列车长停车。”

那汽笛反复传播着这样的“电报”。

却说汤姆的妹妹丽莎,平时经常和哥哥作电报游戏,所以熟悉电报的收发。这时她坐在火车中,忽然听到汽笛中带有电报内容,就凝神谛听起来。

听完大吃一惊,忙把这“电报”翻译给爸爸听。父女俩慌忙找到列车长。列车长竖起耳朵一听,虽然不懂电报用语,但事关整个列车人员的安危,马上下令急刹车。车子完全停下来时,距离断桥不到一百米。

一场车祸避免了,小汤姆的名字从此就在美国家喻户晓了。

爱迪生名人故事5

珍惜时间

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,他的知识和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完成的。他的成功,离不开母亲对他耐心的教导和自己的辛勤努力。正因为如此,这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,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“发明大王”。

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,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,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。长大以后,他就根据自己的这一特点,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。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,一生共发明了电灯、电报机、留声机、电影机、磁力析矿机、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。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,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,作出了重大的贡献。

“浪费,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。”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。“人生太短暂了,要多想办法,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。” 一天,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,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,说:“你量量灯泡的容积。”他又低头工作了。

过了好久,他问: ……此处隐藏9459个字……影、电报机、发电机、蓄电池、打字机、磁铁矿分离机、压力表等等,都是他的发明。据不完全统计,自从他发明第一台自动数票机的1869年至1910年,他一共领得1328种发明专利权,约计在此时期,每11天他就有一个发明。正因为这样,他被人们称为“妖魔”是理所当然的了。

可是,这个“妖魔”人物的真正魔力究竟出自哪里呢?他自己这样说:“一分灵感,九十九分血汗”。“顽强的毅力、惊人的勤奋,正是他真正的‘魔力’所在。”

汤姆斯?爱迪生,生于1847年美国的渥海渥州。他只念过三个月的小学。学校老师说他"愚呆",亲友们也都这样称呼他。而他的母亲并不相信这一点,亲自做他的教师,引导他去读一些书。不到12岁,他就读完了不少难读的书,他的父亲还引导他攻读过牛顿原理。家庭的教育和影响,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。

爱迪生很喜欢科学。他很小就在自己家的地窖里,储存了几百个各种试验用的瓶子,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。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,全部花在购买化学用品和化学仪器上。但光靠这个钱是不能满足试验需要的、于是,他就到火车上当卖报童。他每天清晨登车,晚上9时后回家,搞完试验常常到深夜才能休息。后来,他发现火车上行李车厢中有一间吸烟室未用,他就把家中地窖里的试验品搬到这上来,坚持做化学试验。在这里,他还学会使用陈设在这儿的一台印字机,并能用电报号码记录当地新闻,办了一份报纸。这份报纸大受欢迎,销路可观,此时他才12岁。有一天,火车摇晃,行李滑下来,把他试验用的一支磷杆摔到地下,车厢立即着火。火被赶到现场的人扑灭了,可是车长却打聋了他的耳朵,造成终身残废。车长还把他的“四轮实验室”和“旅行印刷房”里的东西统统踢到车下。

困难和挫折没有影响爱迪生搞科学实验的决心,他又在家中建起了试验室。遭电打、烧毁衣服,在试验中是常有的事。有一次,他的脸部被硝酸烧得不成模样了。既使这样他也从不灰心。爱迪生最早所作的努力,大大有助于他以后的发明创造。但是,和其他伟大的发明家一样,爱迪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。他当过夜班电报生。在书摊和图书馆消磨很多精力。但由于几次失业,最后不得不到纽约投奔朋友。

爱迪生不辞千辛万苦来到了纽约。这个时候,他口袋里连一个小钱也没有。他饿急了,只好向人讨了点茶水喝,这是他到纽约后的第一顿饭。在这里,他好久才找到朋友,但他的朋友也处在失业之中。饥因交加的爱迪生,容仪拙陋,衣着褴褛,被人看不起。后来,他被允许夜宿在一家电池室里。刚好室内设置一台发布市价的通信机器,在他到来的第三天早上,这部机器出了故障,由于他留心钻研,很快帮助人家修好了这台机器,而被留下来,这才找到了工作。从这以后,他奋发努力,与人合作改革,市价通信机而崭露头角。不久,他开设了一个生产这种通信机的小工厂,逐步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。

爱迪生名人故事15

1、孵蛋的经历:

爱迪生在童年时代就爱动脑筋,好奇心特别强,有一天早晨,全家突然发现爱迪生不见了,到处找也找不到,一直到了晚上,才发现他趴在鸡舍旁,肚子下面压了一大堆鸡蛋,原来他异想天开,要用自己的身体来孵小鸡,结果事与愿违:蛋壳破裂,蛋黄横溢。小爱迪生也明白了:鸡可以孵蛋,但是出于某种原因,人不能孵蛋。

2、最差的学生:

爱迪生喜欢了解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。但是对于上学就另当别论了。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,当时他家刚搬迁到另一个大湖旁的休伦港不久。整天困在教室里,他感到太没意思了。

像当时的大多数教师一样,这所学校的老师也信奉棍棒教育。爱迪生非常害怕藤条,尽管如此,他仍然学不进老师教的那一大堆知识。而他好问的习惯更使得老师生气。

爱迪生成了班上最差的学生,一连3个月都是如此。后来他听见老师议论他,说他有毛病,说他“addled”。爱迪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:addled蛋就是坏的、变质的蛋。一怒之下,他冲出了教室,再也不愿回去。

在家里,他的母亲南茜站在他一边。有一段时间爱迪生时断时续地去过一些别的学校。但大部分时间里是母亲亲自教他。或者不如说,她任由他去自学。在她的鼓励下,他如饥似渴地读书:莎士比亚、历史、《圣经》。在他9岁那年,有一天,她给了他一本科学方面的书,这是他第一次看这种书。书名叫《自然哲学的学校》,它让读者们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实验。从那时候起,艾尔的生活就起了变化。

他如痴似醉地将这本书读完,做了里面所有的实验,然后他做起了自己的实验。他买来化学制品,四处搜寻电线之类的边角料,在卧室里建起了一个实验室。他做的实验之一是将两只大猫的尾巴搁在电线上,将它们的毛相互摩擦,试图产生静电。唯一的结果是他被两只猫抓得鲜血淋淋!

他的另一项早期实验是让一个朋友服用大剂量的起泡粉,希望这种粉在人体内产生的气会像充满气的气球一样将他送上天。

3、艰苦探索,“大海捞针”终于成功了:

爱迪生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,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,学会了发报技术,到过波士顿、纽约,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,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、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。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,爱迪生试验过硼、钌、铬、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,共1600多种材料,历时13个月,但是都没有成功。一些人吹起了冷风,说爱迪生这次是“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”。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“大海捞针”。但是,爱迪生不怕失败,坚持试验,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,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,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。这一次,灯泡明亮、稳定,1小时、2小时、

3小时、……灯泡一直亮着。从19日、20日到21日,没有一个人去休息。直到21日下午2时,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,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,灯泡更亮了。又过了几分钟,灯丝终于烧断了。12月21日,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。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,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。1879年除夕,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,当时下着大雪,竟有30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。

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。他的座右铭是:“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,然后我就迈步向前,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。”有人说,发明是命运的产物,爱迪生是天才。爱迪生却感叹地说:“天才,百分之一是灵感,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!”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,他说,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;相反,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。他一生中写下的340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、实验情况的笔记,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。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:“您什么时候退休?”他脱口而出说:“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!”有一次,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:“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?”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:“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,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,它每分钟都在工作,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。”的确,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,他已经80多岁了,为了“做出更多的发明”,仍在勤奋地工作,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。

《爱迪生名人故事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